2013年7月10日 星期三

堂舍樓觀第十六 04



 大乘無量壽經簡註易解

《經》或得須陀洹,或得斯陀含,或得阿那含,阿羅漢。未得阿惟越致者,則得阿惟越致。各自念道、說道、行道,莫不歡喜。

《解》前面一段是講修行的狀況,這一段是講修行所證的果位。有的證須陀洹果,有的證斯陀含果,有的證阿那含果、阿羅漢果。還沒有證得阿惟越致(位、行、念三種不退轉)的,就證得阿惟越致。這些聖眾各自念道、說道、行道,隨意自在,莫不歡喜。

《註》

(1)(須陀洹)印度話,譯為預流。就是從凡夫初入聖流,已斷三界一切錯誤的見解。是初果羅漢。

(2)(斯陀含)印度話,譯為一來。這是斷欲界九品思惑中前六品的二果羅漢。修行證到此果位,還要來欲界再受生死一次,所以稱一來果。思惑即是對人事物等一切錯誤的思想。

(3)(阿那含)印度話,譯為不來,是斷了欲界後三品思惑,不再來欲界受生死,這是三果羅漢,亦稱為不來果。

(4)(阿羅漢)印度話,是小乘中最高的果位,也稱四果。阿羅漢有三種意思:
1、「殺賊」即斷除三界一切見思煩惱,賊是比喻煩惱。
2、「應供」應當受天上人間的供養。
3、「無生」於一生中解脫生死,不會再來三界輪迴受生。

(5)(念道)在本經指念彌陀聖號。

(6)(說道)說經講道,稱揚阿彌陀佛的功德莊嚴。

(7)(行道)身體力行。


淨空法師 註解